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说不出来了
AWSL。图片:Justin Hite
上面这只小可爱是夏威夷的小绿雀(Magumma parva),是夏威夷本地的数种旋蜜雀之一。
夏威夷的考艾岛,也被亲切地称为“可爱岛”。全世界的旅游爱好者在那里沐浴着柔和的海风,划独木舟、游泳、游览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的博物馆……它是当之无愧的“花园之岛”,《侏罗纪公园》就是在这里拍的。
然而,如此可爱的考艾岛却在悄悄发生变化。它那迷人的森林之声,似乎开始“失声”了。
“失声”的鸟儿
大卫·库恩(David Kuhn)一直在考艾岛做野生动物录音的工作,三十年前,他能清晰地从鸟儿们的清晨合唱中分辨出许多种不同的鸟类。而如今,他发现不仅森林变得比以前更安静了,而且剩下的那点鸟儿,也变得更难通过歌声区分了。
为了证实这一发现,他在2014年录下了一只考岛管舌雀(一种夏威夷旋蜜雀,学名Loxops caeruleirostris)的歌声,发现它的歌声竟然真的变得和其他种的旋蜜雀一样了。“我的困惑得到了证实,”库恩表示,“到底怎么搞的,它们的叫声怎么越来越像了?”
考岛管舌雀。图片:Carter Atkinson
库恩的发现推动了一项研究——夏威夷大学希洛分校生物学博士后克里斯蒂娜·帕克斯顿(Kristina Paxton)等人对考艾岛上现存六种夏威夷旋蜜雀中的三种进行境况调查,包括小绿雀、考岛绿雀(Chlorodrepanis stejnegeri)以及考岛管舌雀(Loxops caeruleirostris)。研究于去年发表在《皇家学会开放科学》(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杂志上。
结果发现,这三种鸟儿现在唱的歌更相似了,声音信号的复杂度也有所降低。主要原因是种群数量减少,特别是能向年轻后代传授“曲目”的成年鸟越来越少了。这是首次在濒危鸟类中记录到这类行为。
考岛绿雀的科学绘图。图片:Wikimedia Commons
美妙歌曲的逐渐消失,可能会让鸟儿陷入危机,因为鸟类的鸣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会影响它们的求偶吸引力与伴侣选择、关于食物资源与捕食者等信息的沟通,还会影响繁殖区域的选择。歌声的消失将削弱鸟群生存和繁衍的能力,使得考艾岛上的濒危森林鸟类的未来,又增加许多不确定性。
竟成绝响
鸟儿不是生下来就会唱歌的,它们需要通过文化传播来学习。幼鸟会在生长发育的环境中,向亲鸟以及其他鸟儿学习唱歌。但如果幼鸟压根儿就没听过歌声,它们就无法学习;会唱的歌太少,将来求偶和繁殖时就会出现问题。“我们平时想不到这些行为对物种的生存也是至关重要的,更不会想到丧失这些行为也会加剧种群数量的下降,”帕克斯顿表示。
曾经广布于夏威夷群岛的镰嘴管舌雀(Vestiaria coccinea),现在它在考艾岛的种群,正处于下降趋势。图片:Melissa McMasters / Flickr
帕克斯顿在各方协助下收集了总长达40年的声音文件,分析了多种夏威夷旋蜜雀歌声中随时间变化的声学特征,如持续时长、音节数量、频率变化,以及音域范围。结果发现,从2000年代早期到2017年,歌曲的多样性和复杂度都明显降低了。三种夏威夷旋蜜雀开始唱相似的歌曲,歌曲中包含的音节数量、音节中含有的音符和频率变化也都变少了。
她曾经尾随雄性小绿雀和考岛管舌雀足足20分钟,结果连一首歌都没听到。她认为这是因为周边没有其他鸟在听,它们也就没有动力唱出捕食者警告或求偶歌了。
长嘴管鸹(Akialoa obscura),于约1940年灭绝。夏威夷是生物多样性最复杂和受人类威胁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许多本地特有的鸟种已经灭绝。图片:Biodiversity Heritage Library / Flickr
鸟儿的危机
考艾岛森林里的7种本地鸟类中,有6种都处于数量急剧减少的状态。仅在2000年到2012年之间,小绿雀在其栖息地范围内就减少了57%,考岛绿雀减少了91%,考岛管舌雀减少了98%。
种群的减少和许多因素有关,例如气候变化、外来植物入侵,以及包括人为引入的鸟类在内的各种非本地动物。20世纪早期,人们带来了许多外来物种,比如当时在欧洲最受欢迎的鸟类,想借此替代已濒危的本土物种,但这却进一步加剧了本地物种的减少。
考艾岛管鸹(Akialoa stejnegeri),由于栖息地破坏,物种入侵和气候影响,在2016年被宣布灭绝。图片:Wikipedia
随之而来的,还有禽疟疾。蚊子随着外来鸟类被意外引入到岛上,疟疾就这样被传染给了对疟疾没有抵抗力的本地鸟类。鸟儿们曾经能通过迁移到高海拔地区的森林中来抵御疟疾,那里温度较低,不适合蚊子生存。但就连那里也不再是安全堡垒——气候变暖意味着蚊子和疾病也能在那里存活了。
鸟儿拯救计划
如今,考艾岛上的夏威夷旋蜜雀和其他濒危鸟类恐怕要依赖圈养繁殖计划来生存,且大部分计划中都还没纳入诸如歌唱和觅食技能之类的文化行为。但这点也在逐渐改变。科胡鸟类保护中心(Keauhou Bird Conservation Center)开展的一项圈养繁殖计划,已经在使用预先录制好的考艾岛环境音来帮助训练野放前的鸟儿。
在其他项目中,还有人在野放年轻鸟前,先让成年鸟“导师”教它们文化行为,用亲鸟饲养来代替人工哺养。许多鸟儿都有学习发音的关键期,需要听到、看到导师的行为,才能学到歌唱的方式,并将声音和行为联系起来。
考岛绿雀。图片:Benjaminkeen / wikipedia
有些鸟儿需要在很早的时候就进行训练。有证据表明,有些种类的鸟儿甚至在孵化之前就开始学习了。随着耳朵开始发育,它们就在倾听巢穴周边的各种声音,然后就变得可以区分自己曾经听过的和自己还未听过的。这显示出鸟鸣的自然多样性是从文化中习得的,而不是与生俱来的。近期的其他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
有一件事是肯定的:某个物种中的文化行为一旦失传,就需要花上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恢复。重新放回野外的大角羊和驼鹿花了几十年的时间,才重新找到曾经用来追寻季节性食物的迁徙路线。
和人类一样,野生动物的生存,也依赖同类之间代代相传的文化。图片:pexels
对于考艾岛的夏威夷旋蜜雀以及其他本地鸟类来说,最近的研究已经发现了阻止种群进一步减少的一系列方法,包括引入基因工程改造的蚊子(这个比较有争议),保护栖息地与恢复森林,控制捕食者,迁地保护等。但最终,这些圈养繁殖的夏威夷旋蜜雀必须重新学习歌唱,这样它们才能在自己的故土上成功繁衍生息。
当我们失去那些歌声时,也失去了构成夏威夷的一部分。
考艾岛,我们不想让它失去美妙的声音。图片:Wally Gobetz/flickr
本文转载自果壳,作者@Danielle Beurteaux,译是@欧剃。
爱鸟人在努力
血腥的时尚与奥杜邦协会
保护鸟类,狗狗在行动
拯救可爱的猕猴桃
为什么要偷走小勺的蛋?
本文来自果壳,欢迎转发
如需转载请联系GuokrPac@guokr.com